近,我們發現大家對云南節水灌溉技術的認識有一定的誤區及片面,說起節水灌溉技術就自動等同于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方式,安裝了云南節水滴灌設備就默認已達到節水的效果。當然,事實并不是這個樣子。為了解開這個誤區,潤農節水灌溉從農田灌溉的過程了解下節水灌溉都節的是哪些水。

將灌溉水從水源輸送到農田,滿足作物的需要,可以分為三個環節,即通過輸配水系統把水送到田間;在田間為作物所利用;作物吸收的水通過光合、蒸騰作用后產出收獲量。節水灌溉在這三個環節中都有水可節。即減少輸配水損失;在田間減少深層滲漏和株間蒸發;在第三個環節中,提高水分的產出率也是節水。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要達到真正的節水灌溉效果,需要兩點,采取有效的節水措施減少輸水損失、深層滲漏及蒸發蒸騰和提高水分的產出率。這兩方面,我們一一來說:
1.采取有效的節水措施
采取有效的節水措施,以保證有限的灌溉水量創造佳的生產效益和經濟效益。目前我們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渠道防滲、低壓管道等節水措施和各種滴灌、噴灌、微灌等灌溉方式。與漫灌相比,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水在運輸過程中的蒸發,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率。尤其是滴灌、膜下滴灌這一類節水灌溉技術的發展,可以有效地減少深層滲漏和株間蒸發,是目前節水增效效果突出的一種方式目前我們國家滴灌、噴灌等這類灌溉設備發展的不錯,但在設備質量、滴頭堵塞、出水均勻性等方面還需要加把勁。大家常規對節水灌溉技術的認識都是來自這方面的理解,但這并不是本質的方法。
2.提高水分的產出率
我們應該使用低限度的用水量,創造出高的產量及品質,這樣才能大大提高水分的產出率。那問題來了,假設我們現在已經有了先進的灌溉設備,甚至可以保證水在運輸過程中的零蒸發、在田間滲漏及蒸發蒸騰也降到低,我們如何確定低限度的用水量?答案只有一個:根據作物的需求量進行灌溉,需要多少就灌多少,什么時候缺水了再灌,不多灌也不少灌,這才是節水灌溉的關鍵所在。要達到真正的節水效果,僅憑灌溉設備的發展是不夠的,還需要研究農作物的需水規律。而這一點一直被大家忽視。我們現在主要的就是研究農作物的需水規律,根據作物的需水規律,確定作物的灌溉決策,即灌多少、灌多深、什么時候灌?
那如何知道農作物的需水規律?我們需要一個人和農作物之間溝通的「橋梁」,它如實反映農作物的需求,我們按照需求進行灌溉。這個橋梁就是土壤墑情監測儀,它能實時監測多深度土壤水分的變化情況,反映農作物的實時需求。它可以直觀地監測到多深度土壤水分變化,通過分析土壤水分的變化情況,幫助掌握作物需水量,作物需水量乘以灌溉面積就等于作物所需的灌溉量。
3.作物需水量
作物需水量是在正常生育狀況和佳水、肥條件下,作物整個生育期中,農田消耗于蒸散的水量。一般以可能蒸散量表示,即植株蒸騰量與株間土壤蒸發量之和,以毫米或立方米/畝計。在沒有降雨、灌溉的條件下,土壤水分的減少主要由植物蒸發蒸導致,根系以上的土壤水分變化量則等于植物的日耗水量。土壤墑情監測儀通過對目標地土壤水分的動態監測,可獲知作物根系每天從土壤中吸收了多少毫米的水分,即該作物日耗水量。用戶選定根系以上的所有土層,指定早、晚兩個時間點分別記錄,進行差值計算,即為該日的作物日耗水量(降雨、灌溉除外)。
4.典型作物需水規律研究
作物不同發育期的需水量差別很大。一般在整個生育期中,前期小,中期達高峰,后期又減少。生植生長時期,往往是需水臨界期。如禾谷類作物的孕穗期,對缺水為敏感,此期缺水,對生長發育極為不利,常造成大幅度減產。獲知作物不同生育期內需水量之后,還需要掌握作物根系生長狀況,從而獲得灌溉深度,把灌溉水送到作物需要的根系去;同時還需要結合合適的灌溉時間;也就是說在合適的時間將水灌溉到作物合適的地方。
5.灌溉時間、灌溉深度
基于土壤墑情監測儀上傳的土壤含水量數據,采用人工智能ET根系深度識別,在E生態數據平臺中展示了自種植日期起始的一個生長周期的根系深度變化趨勢,同時將ET根系/分層耗水圖與Y-H圖結合,兩個圖的聯動變化展示了作物是否需要灌溉以及灌溉深度多少合適。
綜上,基于作物需求進行灌溉,結合滴灌、膜下滴灌等云南農業節水灌溉設備,才可以將節水增效的效果很好的發揮。云南潤農農業節水灌溉有限公司(13888831259)是西南地區知名的節水灌溉設備廠家,專業從事農業節水灌溉設備、節水噴灌設備、節水滴灌設備、節水灌溉管件等灌溉設備,歡迎咨詢潤農節水。